网站首页 >> 2023版主页 >> 动态公告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中国教育报》报道我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成果
时间: 2024-12-12 次数:


1028日,《中国教育报》以《打造“三金”共同体,培养高质量人才》为题,展示我院持续完善“两室”(名师工作室、虚拟教研室)协作模式与“三金”(金专、金课、金师)共同体架构,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近年来,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精心提炼“金专、金课、金师”建设的精髓,锚定目标与核心议题,形成策略性研究方案。借力名师论坛、学术交流等平台,融入知识共享环境,吸纳同行评议、专家建议及学生反馈,持续完善“两室”(名师工作室、虚拟教研室)协作模式与“三金”(金专、金课、金师)共同体架构,推进教学模式革新。学院通过“两室”协同建设,探索“三金”内涵与相互支撑、驱动关系,形成一种螺旋上升的循环体系。该体系以协同合作为核心,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及一流人才的培养,对完善学科专业布局、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新生态育人模式,打造“两室”“三金”品牌

在信息化时代,虚拟教研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打破地域壁垒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研活动的深化;名师工作室侧重于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学院以持续建设国家一流专业(“金专”)为先导、以打造一流课程(“金课”)为驱动、以锻造中国名师(“金师”)为重点、以“中原教学名师工作室+虚拟教研室”为平台,打造以“金课+金师”为“基”推动电气信息“金专”建设、以“金专+金课”为“本”驱动“金师”发展、以“金师”为“根”促进“金课+金专”提升的“三金”协同发展共同体,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研教融合”的循环式、螺旋式、上升式的新生态育人模式。

构建协同教研共同体,打造“金专”,打磨“金课”

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名师工作室和虚拟教研室的统一管理制度,实施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管理,对“两室”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实现有机联动协调;构建线上线下结合、虚实结合的跨校协同教研共同体。立足国家一流专业,充分发挥“两室”协同创新平台的优势,着眼于科技前沿对新工科人才框架的塑造。通过强化“智能+”理念,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强化行业特色,加强国际合作,重塑人才培养方案,培育具备前瞻性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打造“金专”;推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与时俱进,不断迭代更新课程体系,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企联合、分层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注重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打磨“金课”。

培养各级教学名师,锻造“金师”,构建“三金”共同体

加强团队教师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引领教师加强师德涵养、潜心教书育人;支持教师参与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各类教学赛事,以赛促教,运用信息技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创新;突出质量导向,建设高水平教师团队、锻造“金师”,构建“金专—金课—金师”共同体。经过培养,2024年度,有两名青年教师参与“中原英才计划—中原教育教学领军人才和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学名师申报工作”,获评省级教学名师1名。学院现有中原英才计划—中原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

未来,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完善“两室”协作模式与“三金”共同体架构,推进教学模式革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

相关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4-10/28/content_144751_17931208.htm



最近更新
《中国教育报》报道我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成果[12/12]
“树清廉家风 做文明教师” 倡议书[04/12]
电气学院成功举办2024年度“支部书记讲党课”大评比活动[15/11]
电气学院组织校友成功召开发展研讨会[20/10]
大学生电器开发部成功举办40周年庆典活动[20/10]
中国科学院教授、国家杰青程龙应邀 作学术报告[26/06]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国家杰青游科友应邀 作学术报告[19/06]
北京交通大学戴胜华教授一行莅临电气学院考察交流[14/06]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虞文武应邀作学术报告[11/06]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赵春晖应邀作学术报告[05/06]